心理咨询中你将失去什么
钱。
对,首先你将失去一大笔钱。
还有时间。
每周至少一次的见面。
但我要说的还不是这些显而易见的失去。
俗话说: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。为什么?
因为熟悉,可以放心地依赖。几十年形成的思维惯性,待人接物的模式,也已经熟悉到自动化一般无意识的运转。
但是现在要和咨询师一起站远一点,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都是怎么说话做事的。
也许在若干次的互动中,你看到了。
当你和人建立关系之初,倾向于自带美颜滤镜美化对方。接触几下之后,发现对方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美好,一段关系以失望而告终。
或者你看到了。
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,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,你并不想要这种低三下四的感觉。所以用强硬甚至愤怒来掩饰自己的无助,像一个从不低头的傲娇女王。
这些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适应与否。无疑,在你过去的经验里它们曾经发挥了功用。
但是现在你清楚地看到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,是如何影响着你的人际关系。
你就有了选择的空间,是继续还是更新,你说了算。更新大概就要面临着和熟悉的模式告别,那种感觉一定会充满了不舍吧?
随着咨询的深入,你可能会失去更多,比如确定感。
客体关系之母克莱因认为,成人的生活中其实遗留了很多婴儿期的防御。
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说,生本能和死本能与生俱来。死本能对应着迫害焦虑,恨,坏乳房。生本能对应着爱,修复,好乳房。这样清晰的区分有利于婴儿的生存,帮助她们确定好乳房会满足和保护自己,相信爱可以让自己活下来。
不过这种分裂会逐渐被整合所取代,因为后者更接近真实世界本来的样子。若发展受阻,就会卡在那里。
我们会看到很多成年人依然主要使用着这些非黑即白的思维。
比如我们看电视经常会问,谁是好人,谁是坏蛋?分清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爱的情感投给好人,恨的情感丢给坏蛋。有些人相信自己是善良的,对手是奸佞的,于是心无内疚的去恨他,骂他。
虽然在理性层面我们能够理解几乎所有人都是多面的,复杂的,很难用好坏来概括。但情感上依然倾向于把自己讨厌的人看成一无是处。其实分裂和投射的使用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有,不同情境下使用程度也会有不同。
但整合是一个人发展的趋势。当咨询中整合慢慢发生,你的世界会变得多维起来,丰富起来,当然也不确定起来了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失去是你的幻想。
曾经在无意识中期待自己是无所不能的,不用经过艰苦努力就可以获得一些成功。比如小时候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学习到半夜12点,好像整天都很轻松就取得了好成绩一样。
随着现实中的失败接踵而来......
有些人并不愿意放弃这些自大幻想,不能调整自己适应现实,而是退缩回自己感到安全的地方。不再去尝试和努力,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保留一些幻想的空间。
还有一些人总是在幻想着能够找到无条件爱自己的好妈妈,一个眼神就能懂你。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:
“我会在你身边你左右,绝不会放手,你的一举一动像心跳,牵动我所有。”
因为这个需要的驱动,在茫茫人海中不停地寻找着,更换着,在希望和失望之间沉浮着。
心理咨询会慢慢的让这些夸大自体的幻想,理想客体的幻想落入现实,这种失去也是会让人感伤的。所以心理咨询确实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,可能需要一些壮士断腕的勇气。
很多人当现实的痛苦有所缓解的时候就暂时退出了探索的过程,足见其中的艰难。
好在,得到和失去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,至于得到了什么,每一个投入其中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,愿你能够有舍有得。
本文作者
所谓“失去”,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?
钱失去了可以再挣,今天的时间失去了还有明天的时间,一段关系失去了还会有另一段......似乎总有可以替代的东西,真的是这样吗?
我们和这个世界的的链接,和各种人们的感情,就只发生在那个“此时此刻”呀!
那个“此时此刻”没了,就没有了,那个“此时此刻”才是证明我们存在过的东西呀!
比起“失去” 我更喜欢用“放下”这个词,也相信有过执着,才能放下执着。
听起来“失去”让人心生恐惧,“获得”让人心喜,细细品来,我们的每一天都在经历着失去和获得。
同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,结果也大不一样。
例如分手或离婚,仿佛失去了这段关系,失去了情感,失去了彼此的爱和信任,是个巨大的丧失。但换个角度看,也有获得。获得了重新审视自己、新的开始的机会,离开了旧的关系,未来也会有无限的可能......
失去获得相伴而生,当你只看到失去时,转过身去,背后也许就蕴含着机遇、资源。
预约咨询请联系渔歌轻飏小助手:17801120795(手机号即微信号)
预约心理咨询请先阅读以下文章: